新的课程方案中的一句话:“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,加强知行合一、学思结合,倡导‘做中学’‘用中学’‘创中学’。”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,从教走向学,引导学生学以致用,将学习由“解题”转变为“解决问题”。让课堂与世界相连接,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。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。 学校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,让考生在场景中解决问题,并由此能够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教学改革重点”。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,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。“跨学科学习”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、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、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。提倡项目式的深度学习。突出“联结、生成、迁移”三大学习要素。课堂立足于“知识从何而来,又到何处而去”组织教学。联结新旧知识融合贯通与生成。强调学习是一种生长不是复制,在学刁中重视个体学习经验迁移至其它情境中去,素养立意,深度学习,培养从旧知到新知的问题解决能力。使语文课程的四个核心素养,如语言的“建构与应用”,思维的“发展与提升”,审美的“鉴赏与创造”,文化的“传承与理解”;在自主学习中很好地落实,从而推动素养的提升,增强每个学生的文化自信,爱国热情,从小播下爱国的种子!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思政课教育,教师非常重要,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和爱国等红色的种子,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。让信仰之炬,越燃越亮,汇聚起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磅礴力量,非常重要!
总而言之 对新课标的理解,我总结为一句话:强化素养导向 ,聚焦学习任务,关注学习情境, 注重质量标准 。(文字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|